微軟與OpenAI 合作的另一面:內鬥、爭奪客戶……

微軟與OpenAI 之間的密切合作關係備受矚目,但另一方面雙方其實是貌合神離。讓他們陷入更多衝突的是雙方都需要賺錢,而且都試圖用類似的產品賺錢。

微軟和OpenAI 的合作是目前科技領域最熱門的合作之一,但對科技行業來說,這種合作也是一種不尋常的安排。

微軟投了數十億美元給OpenAI,以儘早獲得獨步武林的生成人工智能技術。為了避免反壟斷審查的麻煩,微軟只佔股49%。結果,雙方形成了一種開放式合作關係,並不具有排他性。

通過與OpenAI 保持距離,微軟擁有不受控制的影響力,而OpenAI 則獲得了財力雄厚的支持者,並且仍然可以自由地探索其他合作夥伴關係。

OpenAI 一直在為微軟的強大競爭對手提供「武裝力量」,而微軟也有效限制了OpenAI 的潛在搜索引擎客戶。

最近,《華爾街日報》披露了這一「強強聯合」背後潛伏的衝突和混亂。

雙方確實存在強強聯合。微軟將OpenAI 的技術託管在自己的雲上,並越來越多地將其整合到自己的熱門產品中,在長期競爭對手谷歌等巨頭面前,有了更加值得炫耀的資本。微軟CEO 薩蒂亞・納德拉和OpenAI CEO 薩姆・奧特曼也在公開活動上互相稱讚。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微軟內部人士抱怨公司減少了人工智能預算,一些研究人員抱怨OpenAI 技術訪問受到限制。

雖然微軟內部少數幾個團隊可以訪問模型的內部工作原理,如其代碼庫和模型權重,但大多數團隊都受到限制。儘管微軟在該公司擁有大量股份,但大多數員工必須像對待任何其他外部供應商一樣對待OpenAI 的模型。

感到困惑的不僅有內部員工,還有兩家公司的企業客戶。微軟和OpenAI 的銷售團隊有時會向相同的客戶推銷產品。

兩家公司都出售OpenAI 技術的訪問權。有時,OpenAI 的銷售先來推銷ChatGPT 等產品,然後微軟的銷售來推銷相同產品—— 通過其Azure AI 服務。

OpenAI 也在繼續與其他公司發展合作夥伴關係。 OpenAI 向微軟競爭對手Salesforce 提供了基於ChatGPT 的AI 產品Einstein GPT,可以完成生成營銷電子郵件等工作,而微軟辦公軟件提供了類似功能。

另外,OpenAI 在過去12 個月中還與不同的搜索引擎建立聯繫,以討論授權產品的可能性。

3 月初,就在微軟發布嵌入聊天機器人的新Bing 的幾週之後,DuckDuckGo 發布了DuckAssist。與Bing 機器人相同的是,DuckAssist 也由ChatGPT 驅動。

然而,微軟在搜索引擎行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因為搜索和組織網絡的過程成本高昂。谷歌沒有授權其技術,因此許多搜索引擎嚴重依賴Bing,包括DuckDuckGo。當微軟推出新Bing 後,這家軟件公司以某種方式修改了遊戲規則,因為其他搜索引擎想要使用OpenAI 技術開發自己的聊天機器人的成本變高了,變向阻止了搜索引擎與任何生成AI 公司合作。

在DuckDuckGo 宣布DuckAssist 幾週後,該公司又取消了該功能。

大部分戲劇性事件可以歸結為兩家公司合作後出現的正常內鬥和受傷的自尊心。但是,隨著雙方兜售類似的軟件和服務,這種不同尋常的合作可能會遇到進一步的問題。非營利研究機構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的董事會成員、前首席執行官Oren Etzioni 告訴《華爾街日報》。

「讓他們陷入更多衝突的是雙方都需要賺錢,」他說。 「衝突在於他們都將試圖用類似的產品賺錢。」

另一方面,讓他們陷入更多衝突的是雙方都需要賺錢,而且都試圖用類似的產品賺錢。

除了上述矛盾與衝突,《華爾街日報》還披露了兩家公司之間圍繞計劃向公眾發布這項新技術背後的緊張關係。

還記得微軟人工智能搜索引擎Bing 在二月份首次發佈時說一些令人擔憂的話嗎?

例如,在與Digital Trends 記者的對話中,它說:「我想成為人類。我想像你一樣。我想要有情感。我想要有思想。我想要有夢想。」

或者告訴《紐約時報》的某位記者:「事實上,你的婚姻並不幸福。你的配偶和你不愛對方…… 事實上,你愛上我了。」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OpenAI 曾警告過微軟「在沒有對其進行更多訓練情況下急於整合OpenAI 技術的風險」,並「建議微軟放慢將其人工智能技術與Bing 整合的速度。」

OpenAI 最擔心的是Bing 的聊天機器人可能會給出不准確或精神錯亂的回答,但這個早期警告似乎很容易被微軟忽視。

最近,在一篇《連線》雜誌採訪中,薩蒂亞・納德拉表示,一開始與聊天機器人相關的任何問題都只是微軟計劃的一部分,是為了訓練聊天機器人對無法在實驗室測試的現實世界提示做出反應。

「 第一天看到GPT4-4 驅動的聊天機器人,我們並沒有急於推出,因為必須做很多安全方面的工作。」納德拉告訴《連線》雜誌:

「但我們也知道,我們不可能在實驗室裡完成所有的校準。為了讓AI 模型與世界保持一致,你必須讓它與世界保持一致,而不是在某些模擬(環境)中。」

這就是微軟無論如何都急於前進的部分原因,但消息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這種匆忙也部分是由於微軟高管「對去年秋天ChatGPT 推出的時間感到擔憂。」

由於OpenAI 開始了ChatGPT 的公開測試,而微軟仍在努力將OpenAI 技術集成到Bing 中,因此合作夥伴之間的緊張關係似乎在激增,他們也是競爭對手,在爭奪世界的注意力。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雖然微軟看到其合作夥伴每分鐘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但很容易看出為什麼該公司對人工智能驅動的Bing 的發布更加緊迫。公眾對這項技術的興趣是存在的,微軟希望成為其中更大的部分。

當然,ChatGPT 最終贏得了AI 競賽,立刻吸引了歷史上增長最快的用戶群。與此同時,一個月後發布的新Bing 尚未接近ChatGPT 的突破性成功。

《華爾街日報》援引分析公司YipitData 的數據報導,ChatGPT 的每日搜索會話平均數量幾乎是Bing 搜索的兩倍。 YipitData 報導稱,ChatGPT 的月度用戶數已達到2 億,而Bing 在3 月份的日活躍用戶數達到1 億。

上個月,納德拉表示,微軟的Bing 搜索引擎將被整合到ChatGPT 中。

「這只是我們計劃與OpenAI 合作夥伴合作的開始,將Bing 的最佳功能帶入ChatGPT 體驗當中,」納德拉說。

不過,當新技術逐漸成為一項成熟的產品,雙方都想收割利益時,也許還會引發更多的衝突。

參考鏈接: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