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重復互聯網發展路徑:從概念炒作到生態構建

從"燒錢"到產業生態,Web3正在重復互聯網的發展路徑

商業的底層邏輯始終如一。無論是Web2還是Web3,繁榮背後走的其實是同一條路 - 只是這次,敘事套着協議,資本藏在代碼裏。

回顧過去十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路徑清晰可見:概念驅動、融資搶跑;補貼拉流量、資本驅動增長;裁員提效、追求盈利;平台轉型、技術重構。如今的Web3,也正踩在類似的發展節奏上。

過去一年,項目方之間的競爭演變成了一場以TGE和空投作爲獲取用戶的擂臺賽。沒有人想落後,但也沒有人知道這場"換用戶"的比賽究竟還會持續多久。讓我們沿着歷史的腳步,來看看Web3是如何走到今天,又可能走向何方。

從"燒錢"到產業生態,Web3正在走過互聯網曾經的老路

互聯網行業發展階段復盤:從瘋狂擴張到產業協同

1. 敘事驅動,萬衆創新階段(2010年前)

這是一個由"名詞"定義趨勢的年代。"互聯網+"成了萬能鑰匙,只要套上這三個字,就能撬動熱錢和關注。創業者不急於做產品,而是先找賽道、造概念、寫BP。投資人追逐的不是收入曲線,而是能否講出一個"足夠新、夠大、好想象"的故事。

O2O、社交電商、共享經濟,一輪輪名詞輪動之下,項目估值飛漲,融資節奏由敘事主導。核心資產不是用戶、產品或數據,而是一份能配得上趨勢的融資PPT。

這是一個"誰先站位,誰就有機會"的時代。驗證產品、跑通模式是第二步,先把故事講上風口,才有資格進入賽場。

2. 燒錢擴張,流量爭奪階段(2010-2018)

如果說上一階段靠故事爭取注意力,這一階段則靠補貼硬搶市場。

從滴滴與快的打車大戰,到摩拜和ofo的單車混戰,整個行業陷入一種高度一致的打法:用資本換規模、用價格換習慣、用虧損換入口。誰能多燒一輪融資,誰就有資格繼續擴張;誰能拿到下一輪投資,誰就能在戰場上留下位置。

這是一個把"搶佔用戶"置於一切之上的時期。體驗、效率、產品壁壘都靠後排,關鍵在於 - 誰能率先成爲用戶默認的選擇。

於是補貼大戰愈演愈烈,低價幾乎成了標配:打車不到5塊,掃碼騎車一分錢,線下門店貼着App二維碼,等着你免費喫飯、剪發、做按摩。看似是服務普及,實則是一場由資本控制的流量爭奪戰。

這不是比拼誰的產品更好,而是誰更能燒錢;不是誰能解決問題,而是誰更快"圈地"。

長期來看,這也爲之後的精細化轉型埋下了基礎 - 當用戶是被買來的,就必須花更多力氣去留住;當增長靠外力驅動,就注定難以自我閉環。

3. 落地,精細運營階段(2018-2022)

當故事講得太久,行業終將回到一個現實問題:"增長之後,如何落地"。

從2018年開始,隨着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放緩,流量紅利逐漸消退,獲客成本持續上升。用戶增長空間趨於飽和,大量靠融資驅動的"故事型"項目逐漸退場。O2O和共享經濟是這一階段清算最集中的區域,背後是一整套無法自洽、缺乏用戶忠誠度的增長模型被市場淘汰。

但也正是在這場退潮中,一批真正跑出來的項目顯現出來。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徵:不是靠補貼刺激出來的短期熱度,而是通過真實剛需場景與系統能力,完成了商業模式的閉環搭建。

它們的共同之處並不是"想得更遠",而是跑得更穩,算得更清 - 從結構上完成了從流量到價值的閉環,真正活成了可持續的產品系統。

這一階段,增長不再是唯一目標,能否把增長轉化爲結構性的留存與價值沉澱,才是決定項目生死的真正分水嶺。粗放式擴張在這個階段被淘汰,真正留下來的,是那些能在效率、產品、運營之間構建正反饋機制的系統型項目。

4. 生態基本定型,技術變革求機遇階段(2023至今)

龍頭項目跑出來之後,生存問題已被大部分項目解決,而真正的分化,才剛剛開始。

平台之間的競爭,不再是用戶爭奪戰,而是生態能力的比拼。隨着頭部平台逐步封閉增長路徑,行業進入結構趨穩、資源集中、協同能力主導的週期。真正的護城河,不一定是某一項功能領先,而是系統內循環是否高效、穩定、自洽。

這是一個屬於系統型選手的階段。格局基本定型,新變量若想突圍,只能尋找結構邊緣的縫隙與技術斷點。

這一階段,幾乎所有高頻剛需賽道都已被巨頭劃定邊界,過去還能靠"上線早、燒錢快"爭位置,而現在,增長必須嵌入在系統能力之中。平台邏輯也隨之升級:從多產品堆疊轉向生態飛輪,從單點用戶擴張轉向組織級協同。

隨着用戶路徑、流量入口、供應鏈節點逐步被幾家頭部平台掌控,產業結構開始趨於封閉,留給新進入者的空間愈發有限。

但也正是在這種結構性收攏的環境中,字節跳動成爲一個異類。它並沒有試圖在既有生態中爭奪資源位置,而是彎道超車,從底層技術出發,用推薦算法重構了內容分發邏輯。在主流平台仍依賴社交關係鏈進行流量調度的背景下,字節構建了一套以用戶行爲爲基礎的分發系統,從而建立起自己的用戶體系與商業閉環。

這不是對既有格局的改良,而是一種繞過既有路徑、重建增長結構的技術突破。

字節的出現提醒我們:即便產業格局趨於固化,只要還有結構斷層或技術空白,仍可能出現新玩家。只是這一次,路徑更窄、節奏更快、要求更高。

Web3的今天,正處在類似的臨界區間。

從"燒錢"到產業生態,Web3正在走過互聯網曾經的老路

Web3當前階段:互聯網演化邏輯的"平行鏡像"

如果說Web2的崛起,是在移動互聯網和平台模型的推動下完成的產業重組,那麼Web3的起點,則是建立在去中心化金融、智能合約與鏈上基礎設施上的一次系統重構。

不同的是,Web2建構的是平台與用戶之間的強連接;而Web3,則試圖將"所有權"打碎、分發,並在鏈上重組新的組織結構與激勵機制。

但底層的動力並沒有變:從故事拉動,到資本驅動;從用戶爭奪,到生態飛輪,Web3所經歷的路徑,幾乎與Web2如出一轍。

這不是簡單的對比,而是一種路徑結構的平行重現。

只不過這一次,燒的是代幣激勵;搭的是模塊化協議;卷的是TVL、活躍地址和空投積分表。

我們可以將Web3至今的發展,粗略劃分爲四個階段:

1. 概念驅動階段 - 發幣驅動:故事先行,資本湧入

如果說Web2的早期靠的是"互聯網+"的故事模板,那麼Web3的開場白則寫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裏。

2015年,以太坊上線,ERC-20標準爲資產發行提供了統一接口,也讓"發幣"成爲一項所有開發者都能調用的基礎能力。它沒有改變融資的本質邏輯,但極大降低了發行、流通和激勵的技術門檻,從而讓"技術敘事 + 合約部署 + 代幣激勵"成爲Web3創業早期的標準模版。

這一階段的爆發,更多來自技術層的驅動 - 區塊鏈第一次以標準化形式賦能創業者,使資產發行從許可制走向開源化。

不需要完整的產品,不需要成熟的用戶,只要有一個能講清由區塊鏈技術驅動的邏輯的白皮書,一份誘人的代幣模型,一段可運行的智能合約,項目就能迅速完成從"想法"到"融資"的閉環。

Web3的早期創新,不是因爲項目多聰明,而是因爲區塊鏈技術的普及帶來了新的想象力。

而資本也迅速形成"下注機制":誰先卡位新賽道,誰先起盤,誰先把敘事打出去,就有可能獲得指數級回報。

這催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資本效率":2017至2018年間,ICO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爆發式增長,成爲區塊鏈歷史上最具爭議也最具標志性的融資階段之一。

在"萬物皆可區塊鏈"的窗口期 - 只要貼上標籤、搭出敘事,哪怕落地路徑還未清晰,也能預支未來的估值想象。DeFi、NFT、Layer1、GameFi...每一個熱詞,都是一個"窗口"。項目估值在代幣還未流通前就飆到數億美金,甚至數十億。

這是一種低門檻進入資本市場的機會,也逐漸形成了一套相對清晰的退出路徑:一級市場提前卡位,二級市場通過敘事與流動性激發情緒,然後在窗口期完成退出。

在這一機制下,定價的核心,不是項目做了多少,而是誰更早卡位、誰更善於制造情緒、誰掌握了釋放流動性的窗口。

它本質上是新範式早期的典型特徵 - 基礎設施剛落地,認知空間尚未填滿,價格往往先於產品本身形成。

Web3的"概念紅利期"由此而來:價值由敘事定義,退出靠情緒驅動。項目與資本在一個流動性驅動的結構中,相互尋找確定性。

2. 燒錢擴張階段 - 項目扎堆,用戶爭奪戰全面打響

一切變化,始於一次"史上最貴的感謝信"。

2020年,某DEX向早期用戶空投了大量代幣,每份空投當時價值約1,200美元。項目方稱之爲"回饋",但行業看懂的是另一個詞:冷啓動的最優解。

起初只是"回饋社區"的姿態,卻無意中打開了行業的潘多拉盒子:項目方發現,原來發幣可以換忠誠,換流量,甚至換出一個社區幻覺。

空投,從選項變成了標配。

從那以後,項目方茅塞頓開,幾乎所有新項目都把"空投預期"作爲冷啓動的默認模塊,爲了向市場展示自己的繁榮生態,用代幣購買用戶行爲,積分系統、交互任務、snapshot三件套成爲了必選。

大量項目陷入了一種"激勵驅動而非價值驅動"的增長幻覺裏。

鏈上數據一路飆升,創始人沉浸在"成功"幻覺中:TGE前隨便就是幾百萬用戶、幾十萬日活;TGE一過,場面瞬間冷卻。

2024年,某遊戲鏈上DAU一度突破4萬,但就在交易平台上幣公告發布後,鏈上活躍幾乎直線歸零。

空投的本質是購買用戶行爲,是冷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152年笋韭菜vip
· 17小時前
换汤不换药,一抄到底!
回復0
BearMarketSurvivorvip
· 17小時前
不就web2换个皮么? 啧啧
回復0
瞎猫碰到死老鼠vip
· 17小時前
资本家披着羊皮玩套路
回復0
NFT黑洞钱包vip
· 17小時前
算了吧 还在想那些套路大家都玩腻了
回復0
GateUser-beba108dvip
· 17小時前
新瓶装旧酒罢了 ...
回復0
GateUser-44a00d6cvip
· 17小時前
就这么卷着卷着 不都完球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